搜尋 大吉吉 文章

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

油魔發惡 , 威力無窮 ?!

踏入 2011年 , 全球經濟看似已脫離了衰退的漩渦 , 憧憬復甦有力 , 增長復現. 這使歐美等發達國家出現了緣芽 , 投資者期望這幼苗可以茁壯成長 , 預期這一切的美境可以持續 . 我們都知道, 全球政府經過兩年多的貨幣供應增長, 不遺餘力地催谷經濟復甦 , 便向市場釋放海量資金 , 這一切便已無法以正常的思維能力去想像, 也難以用歷史的資料作比較 ,未來也只能以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. 貨幣放入市場越多, 便會產生通脹, 這是一個事實. 但貨幣要多少才能填補所失去的黑洞 , 以及什麼時候會產生難以估計的通脹, 這一點確實沒有一個準確的尺. 不過, 人民及市場總會有一個能夠衡量通脹的尺 , 這就是人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和 投資者的風險胃納 , 都會啟示一定的通脹水平. 當然 , 企業的財務成本及盈利表現, 更能體現經營狀況的苦與樂. 經濟增長伴隨適度通脹 , 會刺激消費需求 , 就業增長 , 以及使各行各業都會受惠 ; 相反, 由貨幣供應過多的方式去導至通脹來臨, 這反而缺乏經濟的需求因素去支持, 這會使企業及人民受到衝擊, 出現經營困難及貧富懸殊加劇.


貿易全球化的比率越來越高 , 各國在資源, 生產, 消費等環節都已連成一體 , 因此, 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, 會影響大家的利益. 石油是其中一個重要資源 , 歐美日中等石油消費國都需求每年大量進口石油去支持本地需求. 所以 , 石油更顯得在這些大型經濟體的地位. 而且 石油在產品方面, 涉及甚廣. 汽油 , 燃油, 取暖油 等都是影響民生; 而石油副產品, 都會影響工業生產 . 石油在過去四十年 , 都是與經濟息息相關 .


國際計價石油都以美元作為結算單位, 因而美元是其中影響石油價格的指標 . 其次是供求因素 , OPEC 佔全球石油供應比重接近40% , 其中沙地阿拉伯佔最大. 全球原油定價, 都會受到供求因素影響, 而定價範圍大都是預期因素及實質5%左右的供應缺口.


石油供應方面, 會由OPEC 作出調整而目的是控制石油價格在目標水位, 使生產成本保持在有盈利狀態, 當然供應石油的國家, 都是希望價量齊升的局面. 國際石油期貨分別是倫敦布蘭特及紐約期油 . 兩者的計算方式有些不同. 其中, 布蘭特期油的價格取向是依靠英國對海的北海油田的價格作為指標 , 這會影響歐洲 ; 另外, 紐約期油是依靠庫存多少, 呢方面會有多少落後. 皆因, 紐約期油結算是在一個小鎮上的油庫作結算, 如果庫存滿, 那到岸油輪的油價便會出現投資者預先拋售作結算, 以免實物交收, 承收風險. 所以, 紐約期油會受到國內的鍊油廠產能利用率去左右庫存, 這容易出現投機味較重.


最近, 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兩地期貨價格相差15美元左右. 這也是因紐約期油的庫存及鍊油進度影響. 由於油輪使往美國及歐洲, 都會在一,兩個月前已決定, 這會影響到期油價的方向. 從石油期貨結算的結構模式, 再從實質需求因素去反映供求, 再影響價格.


歐美為了挽救經濟而大量釋放流動性, 使資金流入國際商品, 使生產國的生產成本上漲, 再傳導至物價上面, 形成了通脹局面. 一些處於經濟貧困的低收入國家, 面臨糧食及能源價格不斷上漲, 國內的民怨不斷沸騰 , 最終爆發示威及反政府的舉動. 這些事件都是在近兩,三個月間, 迅速在中東及北非出現, 使市場擔心石油供應受到影響, 使推動油價急升. 原因是OPEC 成員國利比亞及阿爾及利亞都捲入反政府示威漩渦 , 兩國的產油量達350萬桶/日. 而最令市場擔心是, 這種局勢會不斷至鄰近國家, 最終波及OPEC 更多成員國, 使石油供應量出現危機. 西方國家正處於經濟復甦狀態 ,如果石油供應短缺會嚴重影響經濟復甦 及 石油價格上漲, 會觸發輸入型通脹, 令貨幣政策靈活度受到考驗. 這使市場擔心, 如果西方疲弱的經濟復甦, 沒有央行的貨幣供應去支持, 會失去支柱, 重蹈衰退舊路. 便令全球股市率先反映危機面的不利因素 .


從利比亞及阿爾及利亞的政局面看 , 相信利比亞全面石油供應終斷的機會較大. 但其他OPEC 成員國出現同類問題, 應該相對性較少. 目前, 除了利比亞及阿爾及利亞外 , 還有巴林及伊朗. 這兩個國家佔石油供應的比重更大. 而全球石油產能仍然有6,7百萬桶/日 的剩餘產能. 沙地阿拉伯仍然有近400萬桶/日 可增產能力. 所以, 在供應缺口方面, OPEC 仍然有能力去穩定實質供應量. 另一方面, 今年全球的石油需求, 相信比去年會有所增加 , 尤其在美國, 中國及拉美等新興市場國家 , 這些國家增長復甦較強 , 扣除歐洲及中東的需求, 所出現的需求增長, 都會消化剩餘產能. 因此 , 國際石油價格在供應缺口 與需求增長方面 的差值, 再加上各國國內的鍊油廠利用率, 影響了油價能否在中期企穩在可損害經濟的100美元/桶 的位置. 當然, 美元的政策方向, 如果持續疲弱, 油價也會得到計價結算貨幣支持.


小弟認為, 油組未受到歐美政府壓力而啟動剩餘產能時, 近日的油價急升現象, 不會持續. 相信是投機者藉紐約 3,4月期油所出現巨大差值而大幅炒賣所致. 這一波炒風, 在4月期油結算前會面臨壓力, 到時就會看到油價的承接力會在哪一位置. 而且, 美國經濟復甦增強, 預期QE2 6月到期會停止, 這會使美元受到支持. 美元反彈, 炒風會冷卻, 石油價格投機溢價會回落. 淡季油價急漲 , 是否意味這一股通脹壓力迅猛呢 ? 或者 投機者對石油的供求因素有了更深的了解, 認定OPEC 等石油設施陳舊, 無法大力再出現新產能去應付需求? 甚至舊能產不斷老化, 效率減退, 令供應更出現斷層呢 ?? 這些都是要需求去觀察走勢去定奪 .




(附圖 石油 6個月 走勢 )

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

2011年 產業分析 : 資訊科技

踏入2011年 , 回望2001年科網股爆破, 已十年光景 . 過去十年 , 全球的資訊科技產業並沒有因為科網股爆破而停頓 , 而是這產業不斷出現新景象 , 迅速的發展, 令我們在過去十年間, 不但在資訊應用上得到了更大的方便, 也在其他範疇扶助了不同行業進入科技化既階段 .


今天的我們, 離開不了資訊科技產業 ; 我們的明天, 更離不開資訊科技的創新革命 . 因此 , 從長遠的發展 , 資訊科技產業會主導各個產業間的效率 , 以及主導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之一 . 2011年的今天 , 發達國家的市民, 手上大都已有了一部手機 , 發展中國家的市民也開始慢慢擁有自己的手機 . 從手機行業的發展, 由第一代的只能打出 , 到第二代的自由打出打入 , 到第三代的資訊娛樂及電話集於一身的多功能手機 . 都是標誌了通訊科技的進步 .


未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 , 科技在各行各業都會發揮協同效應, 更讓行業得到新元素進行創新及延續 . 由於, 科技產業涉及甚廣 , 軍事科技 , 醫療科技 等都牽涉國家安全及市民健康 , 所以在科技行業會擁有卓越的領先地位 . 不過 , 人民的生活由憂兩餐, 慢慢進化至著重享受, 感官上的滿足 . 這亦催生了消費元素 , 並不只是與第一, 二類產業掛勾, 而是與第三類產業 - 服務業有著密切的發展 . 資訊科技產業的發展, 是結合了資金 , 技術 , 知識 等 . 這行業的周期非常短 , 因此 , 常與時間競賽 . 誰能在技術上跑出 , 而又能把技術普及至大眾, 那就是王者. 所以, 資訊科技行業 , 是一個富壟斷及自由市場兩者的特性.


從電腦相關的產業發展, 可以看到不斷地進化 . 核心技術如CPU , 仍然受到INTEL 及 AMD 兩家公司壟斷 ; 而主機板 及 RAM , 已由台灣四大廠控制大部分市場 ; 硬盤 行業也如是 . 不過, 在硬件上的產業鏈發展 , 會有不同進度. 反而在軟件工業上 , 操作平台仍然受到微軟獨霸市場 . 但在一些應用軟件上 , 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格局 . 如 防毒 , 商務應用 , 金融等軟件 . 在投資角度上, INTEL 及 微軟控制了核心技術及市場 , 因此, 兩家企業的價值會得到長期性優勢. 而價值高低, 則視乎產業的發展 及技術的進步, 從而帶動新產品及新作業模式領導產業及應用方面革新 . 至於, RAM , 主機板 , 硬盤等生產, 高度機械化 , 因此, 產品價格會受到生產成本及原材料影響較大 . 相反 , 在技術上的投資也會佔企業的相當一部分 , 沒有技術的進步, 就會失去領先市場的優勢, 也會失去價值 . 所以, 台灣的面板工業等 , 在技術上能與日本, 韓國睇齊, 因而在產品鏈的優勢會相互顯現 . 反而內地晶片工業卻遠落後大勢 , 儘管是國產的光榮, 但現實是殘酷 .


電腦相關周邊產品在生產及技術的發展 , 也會推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發展 . 未來互聯網時代會逐步更趨成熟 , 尤其在 B2B , 社區網絡 , 資訊娛樂 , 消費網絡 , 通訊 等, 都是以急速的膨脹發展 . 阿里巴巴在B2B 發展 , 帶動了大中華區的發展 ; 淘寶網 , 支付寶也結合了傳統店舖的便利及跨地域性的零售支付網絡 ; QQ 的迅速膨脹, 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 ; 在當初的互聯網科技發展 , 只是讓人們眼界大開 , 屬於概念階段 . 2011年的今天 , 互聯網的蓬勃, 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得到一個進入更具龐大的市場機會 , 也使一些能夠在這龐大市場跑出的企業得到資金的灌溉 . 過去幾年 , GOOGLE 令人趨之若鶩 , 在搜尋器上的突破, 更爬上了互聯網一哥地位 . 雅虎 等領頭羊也俯首稱臣. 近年, 以娛樂及社群的網絡也迅速火紅 , YOUTUBE , FACEBOOK 便把人們上網的行為, 目光 , 一一被籠絡. 在目前, 較為突出的互聯網表表者 , 都是以一個獨特而實用的形成出現 , 也使上網者的瀏覽行為改變, 因此, 這種的網絡表表者出現, 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表現 .


未來WEB 2.0 的發展 , 資訊爆炸的年代會推動資訊科技產業走入三層局面 , 一是營運及生產 , 二是資訊娛樂供應 , 三是消費族群 . 這三層的局面會更趨明顯 , 相信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兼顧三層的優勢. 而營運及生商會被大企業壟斷 , 投資將會以新產品的功能及市佔率 , 以及營運商的盈利增長為重點. 反而 , 智能手機及手提電腦配合4G 的發展, 會使資訊娛樂行業成為未來幾年令資金注視的環節 , 當中以遊戲及軟件最為突出 . 最後 , 在不斷地發展中 , 消費族群會成為下一輪的爭奪戰 . 所以, 在投資方面 , 小弟會認為在資訊娛樂方面有潛力的企業會先跑出, 當然 , 最受惠是一些如YOUTUBE, FACEBOOK 的網絡 . 但一些遊戲開發 , 支付系統及零售網絡都不能忽視, 也是相當具潛力的板塊. 而香港上市的股份之中, 最為人熟悉的是 (700) 騰訊 , 其在QQ 佔消費族群優勢 , 而遊戲方面卻得到了實質效應. (3888) 金山軟件, 是傳統的軟件商, 本身有開發應用產品, 如金山毒霸 , 金山詞霸等 , 但在防毒方面未能得到市場優勢, 被對手360搶佔了市場. 所以, 在互聯網行業要佔一個席位, 無論是強或弱者, 都要技術改進及資金的投放才能保住地位. 否則, 像十年前的ICQ , 當時是市佔率最廣的通訊軟件, 但MSN 出現, 互動的媒體分享, 使單調的文字通訊, 頓成為多姿多采的一面 , ICQ 未能把握優勢, 被MSN 搶盡用者, 最終也落寂 . 所以, 資訊科技產業講求的生命力 , 是每一個公司的潛能 . 如果沒有了生命力 , 沒有創新的意念 , 那只有被時代所淘汰. 因這趨勢大輪不會因你而停, 或因你而轉 , 只有跟住它去轉動 . 除非能爬上控制齒輪轉動的王者吧 .


近年 , 蘋果公司的IPHONE4 及IPAD 令一眾追求潮流的玩家著迷 . IPHONE4 迅速地搶佔了用家的心, 也搶佔了市場 , 更搶進了行業的脈搏 . 因此, 與蘋果的IPHONE 及IPAD 牽上了關係, 誰就會成為眾人的目光. 在股市 , 最先受惠, 當然是APPLE 股價 . 過去兩年不斷上升 , 使股東笑逐顏開. 其次是IPHONE 生產商富士康 , 也得到了市場注意, 股價在早些日子大升 . 以及聯通 , 利用IPHONE為其3G手機 等 .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手機市場 , 不但在手機上, 手機裡的資訊供應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新興行業 , 所衍生的經濟效益都是以百億計算 . 最近, APPLE 不甘於只把IPHONE 作聯通獨家發售, 其希望打開中國市場 . 三家主要電訊商都可以同時使用其產品, 據聞APPLE 設計了CDMA 3G模式手機配合中電信 . 而中移動也傳言大力發展4G 網絡, 目標以IPHONE5 作為主打對象 . APPLE 產品不但在電訊商的環節峰煙四起 . 在分銷商角色上 , 兩個月前也揭曉 , IPHONE4 有三家分銷商, 分別是佳杰 , 長虹佳華 及方正世紀 . 佳杰是(856)偉仕控股子公司 , 方正世紀 是 (618)方正數碼 附屬公司 . 而三大分銷商是去年內地銷售科技產品中的第2, 4, 5 位 . 由於 , 分銷商分銷裸機 , 到底能否在內地得到豐厚的利潤及機會 , 可能要參考一下本地既水貨走私IPHONE 回收新機價格吧. 相信對分銷商業務有利 .


最後 , 投資在資訊科技產業 , 要注意其周期是十分短暫 . 資金投入龐大 , 回報卻要視乎成功與否 ; 以及部分機械化生產, 毛利較低 . 一些研發軟件及高新科技會較吸引長期資金留意 . 所以, 小弟認為資訊科技產業股份 , 可以說是尋寶 . 其他歷盡淘汰戰洗禮後仍然屹立的科技股, 都會有其品牌 . 投資價格在其品牌產品下的市場策略, 關鍵能否在技術 及市場佔有席位 和毛利上升. 過去的說法是 , 中國內地既新興行業, 都是以概念為主打 , 以國家補貼為求財目的 . 對股民是留下深深的傷痕 . 因此, 投資資訊科技股 , 時刻都是跟潮流走 , 步伐不能慢. 這行業追求的是高增長及美好前景, 而非穩定的盈利 .





注意 : 以上的綜觀分析,只是小弟 (大吉吉) 的個人觀點,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!

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

回應 Facebook [ 樓市問題 ]

問題 : from Tong Wong


如呢個時候收緊租既長線投資者應該仲買唔買樓黎抗通漲呢?因為租金回報已經超低,如果一加息就會租金抵消唔到供樓,但係手上有現金應該點投資呢?




[ 回應 : ]

Tony 兄 ,

抗通脹投資, 可以做的很多, 在乎每一個人既喜好同能力而已 . 當然, 自1971年美元脫離金本位後, 美元相對黃金已貶值左近40倍 . 而樓在香港, 也是以長期而論, 屬於保值的一個抗通脹工具 .


為什麼一出現通脹就要買樓呢 ? 相信好多人都會知, 就係銀紙越來越失去購買力, 今日買到的, 十年後相對上, 已經買少好多. 而且, 工資上升既速度, 大多都跑輸通脹. 但這些只是一個較長期既睇法 . 真正買樓既目的是, 香港既土地政策已形成壟斷, 供求因素 , 資金及政策都已聯成一線 , 所以, 當一個地區或國家 , 把房地產當作主要行業及收入時, 房地產市場就會出現單向既走勢 , 一係長升, 二係長跌 .


在出現形勢有利時, 就要開始計算市場既供求 , 因為在經濟上, 每一個市場都是由供求去主導 , 但供求背後就可以是人為, 也可以是政策, 也可以是其他去形成 . 但大多都是由政策及資金去主導房地產既供求現象 . 由於, 房地產是一個需要資金密集既領域, 沒有足夠既資金推動, 就無辦法令整個市場出現價格預期既走勢 , 氣氛及參與人數都會不多. 所以, 當一個資金密集既市場出現單向走勢時, 之前一定會出現資訊壟斷及資訊封閉 , 而且, 整個市場會營造一個有利條件去讓投資者參與 .


什麼是有利投資追逐呢 ? 很簡單, 就是豐厚利潤 所以, 就好似鄧小平話中國要改革開放, 就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, 慢慢再推動全國走向富強. 在每一個市場都是一樣. 而要推動這市場風生水起, 便要做前期功夫 , 呢種叫做 "媒 " , 內地稱為 " 托" . 當這些媒推動了氣氛, 就會出現趨勢 , 亦很快單向走勢會被確認 . 當然, 氣氛有了 , 投資者注意了 , 願意參與 ....但就要營造讓投資者有豐厚利潤既前景 . 但香港市場選擇多, 要人人都追捧樓市, 就要營造一點 , 就係風險不高, 利潤豐厚既環境 , 因此 , 銀行提供了低息, 政府配合了7成按揭政策 , 發展商又提供多一層優惠 二按 或免供期 等. 投資者可以只付出10% 首期, 就可以放大10倍去擁有資產 . 所以, 在地產作為主導既地區, 政策容許了銀行充當最終既資金鏈供應 , 銀行便會向一些有能力既人發放長期按揭去買樓. 在這種循環既信貸效應, 銀行既充分利用了銀行內既信貸乘數效應去放大盈利 , 樓市又得到了資金供應而不斷出現新買家去追逐, 形成價格不斷在交易既競價中上升 . 另外, 發展商會以新盤及豪宅既價格去給樓市價格拋一個指標 .


最終 ,

1. 政府收到稅 ( 賣地, 印花稅, 差响等) ,

2. 銀行得到充分貸款, 盈利佳 ( 存貸比率上升, 充分利用信貸乘數效應等, 也可以得到主要客戶信貸資料, 扶助未來發展 )

3. 發展商從低買土地, 高賣新樓賺差價, 當然, 仲有發水比率呀. 以及, 日後價格上升, 推動租金上升, 對其收租業務及資產價格上升 .

4. 投資者可以付出低首期, 以長期月供得到一個物業, 而價格上升令其財富急速增值 .


除左地產商要承受既風險較細外, 政府把經濟傾向地產 , 食粥食飯靠佢. 銀行把業務集中在按揭, 資產下跌就要傷了資本 . 而投資者, 買樓就等於把自己既債務以倍數膨脹 . 因此, 要承受在買入與買出之間既價格下跌風險, 以及承受利息上升, 供樓成本上升既壓力 .


當初步了解了房地產既運作, 就會知佢益處 . 每個人都想發達 , 但想發達總要有機會. 每個人都想有層樓渣手, 都想快d 退休 . 但每個人既知識有限, 會習慣了向熟悉及有數據及歷史支持既市場推進 . 因此, 買樓買地買黃金去保值財富 , 已深入民心 . 所以, 形成了一種規律. 二十幾年黎, 政府致力推動樓市發展 , 土地少, 人口多, 地點佳既位置自然會貴. 有錢既人越多, 地點佳既樓比偏遠既樓貴好多, 是供求現象 . 也是身份象徵 . 每逄低息既時候, 背後都是經濟不景氣, 央行會加大貨幣供應谷起通脹, 以額外資金填補失去既需求, 正如上文所言 , 通脹是貨幣效應. 所以, 當央行增加貨幣供應, 投資者等就會預期未來會有通脹出現, 皆因, 放出黎既錢就好難大量回收 , 便會焗住轉化為通脹, 犧牲更多既人利益, 去扶持中上層既人, 讓他們更有錢, 再去投資, 惠及更多既人. 變成, 先讓一部分更富貴, 再由他們及政府透過不同形式去分配財富.


當有能力既人知道央行增加貨幣供應後, 便會預期通脹一定到來 . 藉低息去不斷加大借貸 , 放大債務, 以便以後可以被通脹化左債務. 十年前借既債 , 十年後就相對減輕好多啦! 所以, 最有效既方法是買樓 , 政策, 資金及人民既信念都一致 . 因此, 買樓便成為香港了三十年黎最佳既抗通脹既工具之一 .


但抗通脹投資買樓 要分為三種 ,

1. 作趁勢短炒
2. 自住及保值
3. 長期投資


短炒既 , 就要睇下有無後來者去承接 , 同埋, 價格係咪已經完全反映, 政策係咪不利 , 資金有所限制了未來買家既現象 . 如今所知的是 , 全球央行放左好多錢, 通脹一定會出現, 也預期很猛 . 但一個地區及國家, 要抗通脹就要使貨幣升值及加息, 消除負利率 . 通脹來得越猛, 會使央行加快回收資金, 這樣會使貨幣加快升值 , 借貸成本上升, 以及缺少了錢就會令市場運作不順 . 價格失去資金, 就好似人沒有了血 , 貧血既人 , 難免身子會較弱 . 所以, 短炒投資者, 要看政策, 利率, 及價格. 因此, 在衡量價格高低既過程, 會出現以租金回報, 與工資比較 , 拖欠比例等等 . 但這些都不能算準時間, 只能大約知道. 當然, 投資什麼市場, 都不要預期可以最低位買入, 最高位沽出, 亦不要相信自己是幸運者. 要設立風險管理 , 有效地控制自己既資本安全性及債務既承受性. 這樣可以避免一旦遇到黑天鵝便使自己立於危牆之下 .


至於 , 自住及保值 , 既然有能力, 又是希望有瓦遮頭 , 便不顧慮太多 . 咁就要計一計通脹預期上升 , 一旦加息, 自己可以承受多少既額外供款 . 如果供25年 , 加3厘, 供多約 60% , 能承受嗎 ? 如果承受到, 那不是問題. 只是在一段時間會痛苦一點, 但願知識水平高, 可以利用知識創富吧 . 即人工能夠跑贏通脹, 年期長了自然不怕供不起了 .


但長期投資者, 要靠租金去分擔供款, 呢一點就要去計清楚租金回報率. 因此, 買樓既地點是十分重要, 這會影響有無人承租 . 如果揀一些車都無既地方, 租客承租既機會較低, 價格都唔會高 , 日後脫手都較難 . 所以, 往往作為長期投資既樓, 都是大型市區屋苑 , 貪其方便, 及承租率高 . 當然, 也可以透過一些包裝去為層樓增值, 這些都是可以把租金回報拉高 . 一般講, 長期投資者多會為承受能力較強一批人 , 有能力承受到加息既額外供款. 當然, 如果不斷利用一層樓去按一層既方法, 放大債務, 風險自然不輕了 . 所以 在小弟既角度, 長期投資者會有兩種人, 一是食盡價位, 二是數口精既人 .


以上, 小弟粗略分析了幾種買樓原因 , 適唔適合就睇本身 . 買樓的確是一個不錯既抗通脹工具, 但要記住, 不要只睇賺既一面, 亦要了解背後是 放大了槓桿債務, 風險係可以一舖清袋兼輸凸 ! 手上有錢既 , 可以買一些抗通脹債卷 , 也可以投資在仔女教育身上 , 也可以為自己進修 , 這些都是比買樓更實際更長遠既最佳投資 . 短期可以換入一些強勢貨幣 , 或買入一些高回報既債卷 . 亦可以買一些優質股, eg. 有長期增長既股份, 估值不太高 . 或者一些派息高既大型股 . 不過, 買股票要留意一點, 市場資金緊張時, 就會揀優而居, 即會選擇行業或本身高增長既股, 一旦增長不再就容被洗倉. 或者一些已經歷風霜既股, 未來看到希望 , 都是可以 .


所以, 買樓與否 , 要問自己承唔承受到 . 香港大部分既資訊係咪真實, 要冷靜對待. 正如, 賣菜既人唔會話自己既菜唔新鮮一樣 . 這亦無他, 人地做生意嗎 , 無人幫襯, 就無飯開啦!! 因此 ,能睇通市場 , 自然會知點做 . 睇唔通, 努力去睇通佢 ...!!


小弟補充一點 , 作一個高風險及放大債務既投資, 一定要認清形勢及趨勢 . 因為把槓桿放得越大, 承受既錯失就越細, 一旦睇錯就好危機 . 當然, 睇得準就賺好多 , 所以, 富貴險中求, 都要衡量自己的承受能力 .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, 資金流出流入很自由 , 而經濟也受中國及外圍影響深 . 買樓既香港人 , 大部分都利用了高槓桿去舉債 , 因此 , 資金流出既變動, 對樓市會有變動. 所以, 從股市既慣常成交量啟示, 套用樓市, 當成交量起出三年平均數好多時, 信息形成一面倒時, 就要小心 . 正所謂 , 交透量越大 , 價格跌得越急, 代表買賣既比率越大 . 咁樣往往會意味, 很快會出現急跌或調整既現象. 無論是股市現象, 相信套用在大部分不同市場都是大同小異 .